孕育生命,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本以為熬過 “十月懷胎”,告別孕吐浮腫,接下來就是開啟其樂融融地帶娃生活。
但其實,很多媽媽們仍然經(jīng)歷著分娩后帶來的痛苦。
身材走形,肚子變大、肚皮變松;漏尿、腰酸背痛、骨盆帶疼痛......
這些看得見的變化可能還不是最讓媽媽們困擾的!
懷孕過程中,胎兒一天天長大,孕媽咪的腹直肌會被逐漸增大的子宮拉開并向兩側分開。像一張大網(wǎng)托住腹腔中的子宮、膀胱、腸道等器官的盆底肌承托壓力也一天天變大,漸漸變得松弛。
承擔著控尿功能的盆底肌是我們身上最任勞任怨的一塊肌肉了。一旦受損,打個噴嚏漏尿了,子宮脫垂、性功能障礙......這些變化讓寶媽們尷尬又無奈。
產(chǎn)后康復的幾個重要時間段
黃金期
產(chǎn)后42天至6個月內是產(chǎn)后康復的黃金期。此時的身體很脆弱,身體各項指標尚未恢復,生活上需要從各方面來幫助身體恢復孕前的狀態(tài)。女性在產(chǎn)后42天,應到醫(yī)院進行一次盆底功能檢查,若出現(xiàn)盆底肌肉松弛、臟器脫垂、陰道壁膨出、壓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問題要及時進行復查和康復治療。
第二個時期
產(chǎn)后6個月至一年半以內是產(chǎn)后康復的第二個時期。經(jīng)過黃金期的恢復,身體狀態(tài)或已基本穩(wěn)定,這個階段更應關注盆底肌、腹直肌和骨盆的恢復情況。
第三個時期
產(chǎn)后一年半至三年內是產(chǎn)后康復的第三個時期。在這個階段,應進行綜合調理,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日常的規(guī)律運動和健康飲食的生活狀態(tài),對后期身體恢復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幫助。
恢復盆底肌的方法
無論順還是剖,盆底肌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盆底肌是我們身體的“底線”,一旦受損則會表現(xiàn)為產(chǎn)后漏尿,子宮、膀胱脫垂以及陰道壁的膨出。盆底肌是肌肉,正確的鍛煉就能恢復健康,并且改善上述癥狀。
1、凱格爾運動
產(chǎn)后漏尿、臟器脫垂膨出都和盆底肌松弛有關凱格爾運動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
收縮臀部,平臥,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彎曲立起雙膝。配合呼吸,吸氣時盡量抬高臀部,保持這個姿勢5-10秒鐘,然后吐氣放下臀部回位放松10秒鐘,這樣做10-20次,每天堅持3-4次。
2、電刺激療法
盆底肌電刺激就是通過導電體,發(fā)射出低頻電流,刺激盆底肌肉,提高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性,喚醒部分因受壓而功能暫停的神經(jīng)細胞,促進神經(jīng)細胞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3、磁刺激療法
利用磁場在組織內產(chǎn)生感應電流,調節(jié)神經(jīng)肌肉組織的興奮性,促進受損神經(jīng)重塑、增加血液循環(huán),增強盆底及局部組織肌肉力量,從而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
腹直肌分離及其療法
在妊娠期間,隨著孕婦腹部不斷增大,可能會導致其腹部肌肉被過度拉伸,使雙側腹直肌從腹白線處分開,即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分離的評估:2-3指寬為輕度,3-4指寬為中度,>4指寬為重度。
腹直肌分離對身體的影響
腹直肌分離可能不只會影響美觀,還可能會伴隨腹壁松弛,引發(fā)腰背痛、臟器移位、便秘和影響呼吸等
腹直肌分離不能通過鍛煉腹直肌來康復,而是必須鍛煉深層肌肉--腹橫肌。腹橫肌又名“天然腰帶”,鍛煉它最好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要領是吸氣挺起來肚子,呼氣把肚子收回去,呼氣時想象你在吹氣球。收肚子的過程尤為重要。還要注意下壓肋骨避免肋骨外翻。
除此以外,腹直肌分離還可以結合電刺激、手法按摩等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如果非常嚴重的腹直肌分離,可能還需要通過手術才能解決。
寶媽們一定要按時去醫(yī)院做產(chǎn)后復查,不要因為嫌麻煩而忽略了這個重要的檢查。